補中益氣湯 2008 (農本方)
一劃 | 二劃 |
三劃 | 四劃 |
五劃 | 六劃 | 七劃 | 八劃 |
九劃 | 十劃 | 十一劃 | 十二劃 |
十三劃 | 十四劃 | 十五劃 | 十六劃 |
十七劃 | 十八劃 | 20劃或以上 |
農本方 補中益氣湯 2008
【成份 每10g 濃縮顆粒】
黃芪四錢,人參二錢七分,當歸二錢七分,白朮二錢七分,炙甘草一錢三分,陳皮一錢六分,柴胡八分,升麻八分
【功效】
益氣升陽舉陷,調補脾胃。
【主治】
脾虛氣陷。
*脾虛:食少便溏,少氣懶言,體倦肢軟,面色萎白。
*氣陷:脫肛,子宮脫垂,久瀉久痢,崩漏。
【方義】《方劑學》
李東垣制定此方治飲食勞倦,脾胃氣虛,內傷寒熱之證,亦是「甘溫除大熱」之創始者。方中重用黃耆,人參補中益氣,升陽固表;白朮燥濕健脾;當歸養血補虛;陳皮理氣化滯,醒脾和胃,使補而不滯;升麻、柴胡升陽舉陷,以助參、耆,升提下陷之中氣;甘草、生薑、大棗調和脾胃。諸藥合用,使脾胃強健,中氣充足,清陽得升,氣陷得舉,則諸症漸癒。
本方治療氣虛發熱的理論依據,李東垣:「是熱也,非表傷寒邪皮毛間發熱也,乃腎間脾胃下流之濕氣悶塞其下,致陰火上衝,作蒸蒸燥熱。」又云:「既脾胃虛衰,元氣不足,而心火獨盛。心火者,陰火也,起于下焦,其系系于心,心不主令,相火代之;相火,下焦包絡之火,元氣之賊也。火與元氣不兩立,一勝則一負。」「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,其脈洪大而頭痛,或渴不止,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。」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卷中)治療這種發熱,「惟當以甘溫之劑,補其中,升其陽,甘寒以瀉其火則愈。」「蓋溫能除大熱,大忌苦寒之藥瀉胃土耳!今立補中益氣湯。」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
【辨證要點】
1.少氣懶言四肢乏力,飲食無味。
2.或時時發熱自汗。
3.或內臟下垂。
4.舌淡苔白。
5.脈虛弱。
【加減】
1.血不足-加當歸。
2.精神短少-加人蔘、五味子。
3.肺熱咳嗽-去人蔘。
4.嗌干-加葛根。
5.頭痛-加蔓荊子,痛甚加川芎。
6.腦痛-加藁本、細辛。
7.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-加羌活、防風。
8.有痰-加半夏、生薑。
9.胃寒氣滯-加青皮、蔻仁、木香、益智仁。
10.腹痛-加白芍、甘草。
12.熱痛-加黃連。
13.能食而心下痞-加黃連。
14.咽痛-加桔梗。
15.有寒-加肉桂。
16.濕勝-加蒼朮。
17.陰火-加黃柏、加熟地、山藥。
18.陰虛-去升麻,加熟地、山茱、山藥。
19.大便秘-加酒煨大黃。
20.欬嗽:春加旋覆、款冬,夏加麥冬、五味,秋加麻黃、黃芩,冬加不去根節麻黃,天寒加乾薑。
21.泄瀉-去當歸,加茯苓、蒼朮、益智。
【注意禁忌】
陰虛發熱及內熱熾盛者忌。
【現代應用】
本方增強免疫力及消化吸收能力,改善胃腸平滑肌的血循環,增強調節體溫的功能。用於子宮脫垂、胃下垂、內臟下垂、脫肛、疝氣、低血壓、病後調理、膀胱括約肌無力、重症肌無力、長期低熱、習慣性流產、肺結核,月經不調、便秘、頻尿、等屬脾胃氣虛、或中氣下陷者。
------相關產品------
海天牌